娱乐调查之“职业粉丝” 是追星还是商业游戏?
娱乐调查之“职业粉丝” 是追星还是商业游戏?
http://www.sina.com.cn 2007年07月26日11:34 沈阳晚报

沈城未见赚钱“职粉”

粉丝们的兴奋与悲伤

电影《疯狂粉丝王》海报
当今年的两场选秀盛宴,如同华美的电影大片,满足了观众的感官刺激同时也满足了主办方的利益追求,缓缓落下它的大幕之时,我们有必要将目光聚焦到一群规模庞大的参与者——粉丝。他们中大部分人的努力并不能改变比赛结果,以及他们自身的生活。但是他们投入着、享受着,他们想要的,只是在对偶像不离不弃的支持中,收获心底只属于他们自己的那份成就感。
不过,有一小部分人随着比赛的白热化进程,逐渐演变成“职业粉丝”。他们中有的,以近乎偏执的态度和精神,用常人难以想象的方式“支持”着偶像;有的则以牟利的心态加入粉丝大军,赚钱成为他们“支持”“偶像”的目的。
本报记者连日来的调查显示,将“职业粉丝”妖魔化也许有失偏颇,但是他们,正将原本单纯的追星演变成一场商业游戏……
成名选秀粉丝调查:克扣会费见怪不怪
八宝(化名),今年《加油!好男儿》某人气选手粉丝头目。他向记者透露,他们所在城市的粉丝团大约有八千余人,内部分工极为明确,“不同的小组有负责管账的、负责采购活动用品的,负责与电视台和选手本人沟通的,负责在贴吧上总结每日支持者相关新闻的,负责在网上与其他选手的粉丝沟通的,甚至还有被派到别的选手的贴吧‘卧底’的……别看会员人多,但是真正能‘拿事’的也就20来人。”八宝颇自豪地对记者说:“其中很多人都是‘精英’,名牌大学毕业生、外企老板我们都有。出点子出钱都不是事儿。”针对许多媒体对“职粉”敛财的报道,八宝回应道:“这种事情在粉丝内部见怪不怪,‘粉头’那么忙,就算克扣点会费大家也不会说什么。”记者了解到,有的“职粉”通过克扣会费、卖宣传品等方式敛财,在选秀旺季时月收入不下数千元。
新人粉丝调查:“拿钱买吆喝”不是秘密
对于娱乐圈初出茅庐的新人,以及刚刚参加选秀的选手,由于人气严重不足,“拿钱买吆喝”则成了不为外人所知的内幕。一参与过炒作今年《加油!好男儿》沈阳赛区某选手的女粉丝对记者爆料称:“在海选的时候,他的家长便找到我和其他几个该选手的朋友、同学,让我们在节目现场为选手加油,“一场比赛给我们每人100元酬劳,海报、宣传版双倍报销,叫得越响越好。每进入下一轮,酬劳翻倍。”可惜他不久就被淘汰了,否则我能‘捞’到不少呢!”女孩颇为遗憾地说。而由于娱乐圈新人成名的周期比选秀艺人还长,在一些新人出席的场合,一些经纪公司也开始“花钱赚吆喝”,布置粉丝营造“热烈”气氛。某唱片公司宣传总监对记者
称:“一般的情况向路边走过小孩给张专辑他们就能过来;真遇到必须动真格的时候就没办法了——谁要是能‘兴奋’到失声痛哭,几百块钱就是她的了。”
“正经”粉丝:“职粉”让追星变得复杂
参加过本报做客的沈阳某选秀艺人粉丝团负责人昨日对记者称他已经退出了该粉丝团,“偶像每次来沈阳宣传,我都得花一两百块钱,作为一个学生我真有点负担不了了。还耽误上课,每天弄得特别累。”她对记者表示,她关注选秀只是因为在追星中感受到一种小小的成就感,“看到偶像一步步走向成功,我会感到很快乐,但我现在发现这种快乐离我越来越远,白天忙着会里的事情,晚上还要连夜地投票、发贴……我不想当‘职粉’,只想做自己。”她透露,沈阳的粉丝团体中还没出现以赚钱为“己任”的“职粉”,“但即使是为了偶像拼命投票、发贴到耽误工作休息的‘职粉’,他们到头来不也成了某些人追求利益的工具吗?‘职粉’正让追星变得越来越复杂……”本报记者关力制报道 王江摄影
网址:娱乐调查之“职业粉丝” 是追星还是商业游戏?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94297
相关内容
明星游戏跨界合作:揭秘娱乐与商业的交融之道媒体调查揭粉丝团强迫粉丝氪金 2021粉丝经济行业市场规模分析调研
“职业粉丝”有工资,追星的背后
粉丝驱动构建娱乐商业良性模式
章若楠粉丝:真爱还是商业?
粉丝即生产力 明星艺人如何颠覆游戏业
玩转粉丝经济:是商业“双赢”还是品牌“折腰”?
粉丝具台风效应?看明星艺人如何玩转游戏产业
《明星开店:价格虚高、品质堪忧,是圈钱游戏还是商业欺诈?》
我国娱乐业律师现状调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