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妙兰和他的大华昆曲社

发布时间:2025-05-15 00:33

多少风流蕴藉的人物,多少波澜壮阔的故事,就在西湖边粉墨登场了

品味一座城市的文化 不仅在殿堂之上 亦在江湖之间

民间文艺社团

【红人档案】

大华昆曲社,2001年6月成立,俞妙兰等人发起。成立时借用青年路大华书场场地,故以此为名,是建国后浙江的第二个曲社(著名的“浙江昆曲研习社”于上世纪八十年代结束),是杭州最主要的昆曲曲友活动基地。曲社活动有日常清桌、正式曲会、户外曲叙、延师授课等多种方式,不定期举办各类雅集。

【红人声音】

“这里没有门槛,只要热爱昆曲就可以来!”

每个星期天的早上,如果你往西湖边赵公堤上走一走,必然会听到悠扬的丝竹之乐,婉转的唱腔之声。

声音的源头,来自赵公堤路7号,一幢白墙黑瓦的院落。

推开门,数十人聚集在那里,男女老少皆有。正中方桌边,有人拉二胡,有人拨三弦,有人吹横笛,有人则亮开嗓子,随着乐曲,婉转唱起——“原来姹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垣”……

于是,古往今来,多少风流蕴藉的人物,多少波澜壮阔的故事,在这里粉墨登场。

没轮着上场的,则围坐四壁,一边喝茶,一边轻吟,手指轻轻地在椅子扶手上叩出拍子。

西湖之畔的良辰美景,因了这柔美风流的昆曲而更添韵味,常有游人因他们而驻足,甚至加入其中。

这里,便是杭州大华昆曲社每周必然举行的雅集。

这些人里,有一个,可能是杭城最牛的曲友。他对昆曲之热爱,唱腔之优美,对昆曲理论研究之深,让曲友无不折服。

他是大华昆曲社的创始人、社长,俞妙兰。

近代京昆史上有著名的“三大小生”:俞振飞、姜妙香和叶盛兰。在三个名字里依次取其头,取起中,取其尾,连起来就是“俞妙兰”。他本来姓“俞”,十余年前启蒙恩师灵机一动,便给他取了这个艺名。

一个高级职业经理人的理想世界

不疯魔,不成活。

宝石山上吊嗓子的年轻人

俞妙兰老家在嘉兴,从小就跟着外公泡茶馆听评书、弹词,对曲艺有着天然的兴趣。后来进入杭州大学念书,接触到学校里爱好京剧的老师,他一下子就迷上了京戏。1996年起,他跟随前辈艺术家叶鸣兰、洪云艳夫妇学习京剧小生。

那时的俞妙兰还是“五音不全”。可是内心深处,对唱戏有一种深深的喜欢。“不疯魔,不成活”——每天清早和黄昏,宝石山上必有一人,对着石头和草木咿咿呀呀地喊嗓子。苦练三年,竟然喊出了一副“洪亮、龙虎凤音兼备”的好嗓子。

2000年,浙江昆剧团为了推广昆曲,开办了免费的培训班。老师向俞妙兰建议:“昆曲很好,你应该去学学。”于是,他便去了,从此一发而不可收。

“唱昆曲,于我好像是天生的。”因为热爱,所以愿意钻研。戏曲演员所需要的基本功,他都请专业老师进行了训练。近几年,他在张世铮、周世瑞、李少鹏等老师的指导下,学演了《长生殿·闻铃》《牧羊记·望乡》等不少经典昆曲折子戏。不仅会唱戏,俞妙兰还遍访名师,系统学习昆曲理论,学习吹笛,学习填词、谱曲。

这样的昆曲修养,让一些专业昆曲演员都自叹弗如。许多曲友都会向俞妙兰请教,渐渐地,他成了曲友们尊崇的、远近闻名的“俞老师”。就连远在长沙的曲友都请他去上课。

近几年,他带了好些年轻人,像当年的他一样“五音不全”的,也不少。“只要愿意学,我就愿意教。”

“我想让大家学到纯正的昆曲。”俞妙兰说,现在好多曲友唱曲,欠缺昆曲的本味,有许多新编昆曲也不纯正,填词不讲音韵,谱曲不按曲律。其实,除了《牡丹亭》《长生殿》,还有很多好听的曲目,他希望能把这些曲目整理出来,传下去。

有意思的是,俞妙兰大学学的是历史,毕业后却做了一名建材推销员,现在的本职工作,是高级职业经理人。一个在现实世界里与建筑工程打交道的商人,用美妙的昆曲,为自己编织了一个理想世界。

昆曲被列入非遗那一年,杭州有了大华昆曲社

唱昆曲让他结识了一批热爱昆曲的曲友。大家经常在周末聚在一起唱一唱,慢慢地,就形成了一个曲友圏子。

起初,聚会的地点常变,后来,固定在大华书场。曲友交流常态化,组织曲社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儿,在大学里就组织过戏曲社团的俞妙兰也顺理成章地成为发起人和组织者。因为成立地点在大华书场,所以就取名“大华昆曲社”。

那一年,是2001年,也正是昆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一年。

那一年,俞妙兰26岁,是全国最年轻的昆曲社社长。

从此,大华昆曲社成为杭州昆曲曲友的聚集轴心。大旗立起来,曲友纷纷聚拢。

“没有门槛,只要热爱昆曲就可以来!”如今,大华曲社的成员从最初的“七八杆枪”发展到现在的一百多人。活动地点则换到了更加幽静的赵公堤,活动时间仍然是每个星期天的早上九点到下午四点。除了雷打不动的每周交流,昆曲社还不定期地组织各类曲会和雅集。阮公墩、郭庄,都成为他们天然的舞台背景。而他们,也成为西湖美景里,一抹雅致的人文底蕴。

网址:俞妙兰和他的大华昆曲社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96376

相关内容

大师梅兰芳祖籍江苏 与昆曲《牡丹亭》的不解情缘
也论昆曲与梅兰芳
昆曲与流行音乐的巧妙融合!
600年昆曲和600年故宫的相遇
京剧和昆曲是什么关系呢?
当京剧小生“梅兰芳”遇到昆曲小生“梅兰芳”……
《李佩先生》:昆曲创新的挑战和探索
好小生一生难遇到,程砚秋三请俞振飞
梅葆玖:追忆与俞(振飞)老交往的岁月
言清卿出书揭露了俞振飞的不堪,李蔷华霸气护夫将其告上法庭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