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柔一刀」王斯卉——论一个齿科KOL是怎么养成的?
王斯卉,圈内更常叫她Wish
一个带着「温柔祝愿」的名字
我第一次见Wish,是在上海。
卫衣牛仔裤,双肩包。头发卷着,垂到了腰上,走路的时候卷卷的头发一弹一跳的,有些讨人喜欢。
她语速很快,但是语气温柔,很少打断人说话。旁人说话的时候就睁着大眼睛听,只是用手一遍遍「盘」着耳边的碎发,听完又快速做出反应。
语速快还有逻辑的人呢,分三种:一种属于性格耿直,一种属于信息储备量足够能快速输出,还有一种属于天生语速快。
也是够巧,Wish这三种都占…
- 被误解的网红「KOL」-
其实早在我俩见面前,就听朋友介绍说Wish是圈内的KOL。好些个朋友都私下跟我说,Wish太适合当「网红」了,她应该很享受当「网红」状态。
直到我们真的见面,恕我直言,我还挺难把「声名在外」的KOL,和眼前这个「邻家姐姐」联系起来。
对一个人贴标签,通常有两种做法:
一种单纯靠屏幕内外观测、听说、私议…成本自然是低的,认知误区的概率偏高,却看上去与己无害,所以多数人更容易这么做。
但如果我们真的要去体察一个人,往往就需要眼神碰眼神,真话碰真话。选择后者,成本自然是高的,收获还不确定。如果经济学理论没有犯大错,那后者就是「不经济」的。
所以徐志摩说的「得之我幸,失之我命」,一句情深人士的无奈之言,竟也能用于普通的人际交往中。我比较幸运,与Wish有过好几次这样「眼神碰眼神、真话碰真话」的时刻。
有次在散步路上,我问她为什么别人叫她「小网红」,她自己叫自己「小网青」?
Wish说自己就是青色的状态:青,是蓝与黄的融合,是她做事业的状态、是她的思维模式、也是她与多边链接的时候,自如的工作方式。
青能融合多方价值,最终成就自己和周遭。
Wish说的这点,在近几年财务语言中,叫做「品牌价值网」,也已经慢慢成为对一个公司、一个人估值的一大变量。
wish在跨年演讲现场 | 图源:啊哈商学
我想,「小网青」的提法后,多少也还有些她对于「网红」标签的某种不适应。你说这是某种不自信吗?倒也不是:Wish在很多大场合里,都是台前侃侃而谈的状态;又或是一种标新立异吗,也不是,讲台之外,她更常把自己放入普通群众中…
Wish比我想的,还要谦虚很多
或许正是在「高光」与「幕后」的自如切换中,形成了如今大家口中的、愿意亲近的、与之学习的KOL。
后来接触更深一些,我就开始笑她是牙科界的「黎贝卡」。黎贝卡是谁呢?时尚领域的头部KOL,坐拥千万粉丝,还亲和得像姐妹一样分享穿搭技巧、时尚心得与生活态度,所以粉丝粘性相当高。
我这么笑她,也是因为Wish现在的状态和黎贝卡确实很相似:
她高效工作、热情生活
她人间清醒、清清亮亮
所以,我们重新来理解,KOL究竟是什么呢?
其实Key Opinion Leader本来是营销学的概念,后来被用于多个领域。与「明星效应」截然不同,这些年来却越来越受人关注。KOL们也在多次用他们的粉丝粘性(而不仅仅是粉丝数量),论证着他们的影响力与带货力。
在齿科圈里,KOL集群程度比较高的,就是名医专家们。
尽管不同学者对KOL一词有不同解读,但也大多集中在四个关键词上:说服力、信任度、介入度、号召力上;名医们之所以能成为KOL,因其学历、资历和病例…
但Wish不是牙医。
- 从齿科「小学生」到齿科KOL-
Wish甚至都不是牙科出身。到底是什么样的成长路径,让她一步步,成为了圈内的KOL?还呈现出圈内少见的女性力量?这样的职场成长规划,能否复制?
初入职场的Wish最早就职于强生市场部,她在这里开始探索快消品牌与受众的互动逻辑。离开强生的时候,wish收到了十几份500强快消品领域公司的offer,唯独一份是口腔领域的品牌——隐适美。
她开玩笑说:「可能因为我生日是9月20日世界爱牙日吧。」
但是人有的时候就是这样,会因为一些奇妙的相似性做出看似偶然的选择。在未来的路上,就一步一步论证自己当时的决策。
命运的每一次际遇,总有一些微妙的道理。
不管之前成绩如何,跨行口腔,就只能算口腔领域的「小学生」了。为了了解市场,她去一线门诊一家一家拜访;跨界者的身份也带来了不少好处, 她尝试用快消的思维分析问题,开始用新的打法在齿科试验田上做尝试。
我听过一些齿科老人说「快消逻辑和齿科逻辑,不是一个逻辑」。这话可能只对了一半,一是说话人显然不了解快消逻辑,二是所有的商业逻辑,最底层都是人的逻辑。对于重合受众的画像分析,已经运用在很多优秀的商业案例中。
我们经常看到,特斯拉体验店总是想选址在苹果体验店的附近。手机市场已经越来越趋向于快消化,手机与汽车购买决策路径显然也大相径庭。与其说特斯拉「蹭流量」,更确切地说应该是「蹭趋向精准的人群」。
跨界,本身也是资源、认知链接重组的过程。
所以当年Wish在职场规划中,显然把这个优势,用得足足的。她运气不错,赶上了隐适美在中国市场,最「一往无前」的时候。资源倾斜、人力投注都让参与其中的职业经理人们手中有了鼎力的支持。Wish也在这里,快速成长。
到2016年离开隐适美,她已经是一名小有名气的「老师」了。也开始把她跨界的营销观察、营销策略和医生、诊所运营者们分享。这些年通过线上线下的授课方式,她已经带过好几万名学生。
我曾好几次进了Wish不同的学习群。不同于广告群或「沉默是金」群,Wish的学习社群里,师生互动都很活跃。每次课程作业,认真数数,竟也能收到几万字…
图源:微信群截图
此前我陆续听别人讲过她不少落地案例:
其中来自一个她的忠实学员。
在听过她的课后,在下沉市场找准了定位,便结合了儿牙和京州模式的打法,在广西宾阳这个人口不过百万的县城一个月做了172w业绩,甚至超过了不少在南宁的诊所…
但Wish自己却更常跟我聊她「踩坑」的故事,我征求了意见,在这里可以公开分享给大家:
坑验一:隐适美「神话」真的可以复制么?
这几年有很多厂商找Wish,都想要复制「神话」,但也只能望其项背。多次交手,她总结了几个点:
时代已经变了:隐适美当初恰逢消费升级和公域流量崛起,如果像小孩摔跟头后哄着说「是时代的错,不是你的错」,让小孩去踢地板解气。那这孩子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不知道是因为自己尚幼,步子跑得太快,更容易摔跤。 市场土壤不同:隐适美最初就走高端路线,亮相的「舞台」永远是一二线城市,「弹药充足」。新的品牌如果也定位高端,却因储备不足转战三四线,走「农村包围城市」,不如选取「城市精准圈层」。隐适美【名品+名医】的路子是否可以再造?旧品类已经进入卡位阶段,熠熠生辉的名医背后是庞大团队的共同推力。就如当年阿里「造神」计划——李佳琦,是倾全集团之力造就的。如果一定要采取「跟随」战略,我们得推回企业本身的价值网上,看看目前链接力几何,再下决策。
据传当年伏羲在发明琴瑟的时候,琴设计为五弦(后来改为七弦),瑟设定为二十五弦;二者能知其音律,知彼波段,才能琴瑟和鸣。所以每个品牌都有自身的发展阶段,非得削足适履、采取「最理想化」的打法,这路就走得比较艰辛了。
所以不要套用PPT
没有理想化的打法,只有适合自己的打法
坑验二:做奔驰,还是做奔驰的雨刮器?
Wish经常挂在嘴边的另一个坑:吃了定位不清晰的亏。
曾有一做下沉市场的厂商想通过开发新产品线,将自己的产品切入高端市场,起初,Wish评估其公司资源雄厚,应该是颇有胜算的项目。
但在几个月之后,她有了新发现:由于品牌占有的是中低端市场资源,尽管改变了产品线、转变了营销方式,但尾大不掉,企业人员架构,很难根据新需求调整。很容易就陷入了产品定位和原有市场定位错乱的局面。
定位不是拍脑子决定的,而是内外充分调研后的理智算法。做奔驰,还是奔驰上的雨刮器?这两者,都需要祛除「面子」的魔障。
-是KOL,也是老师-
我们说现代意义上的老师,究竟应该是什么样子呢?
她得有【两种经验】,不管成功或失败,她会去复盘,并把复盘后的经验与猜想,放入下一局再做论证。最后把行之有效的方法论,放进「可复制」光驱;
她得有【沟通效能】,面对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用对方听得懂的方式,讲清楚、讲明白。讲课不是为了个人高光,而是希望学有所得;
她还得是【分享型人格】,不会藏着掖着,把她知道的和不确定的,都和盘托出。在一教一学中,和学生建立起「亲密」的联系。
自然,从跨界到齿科的「小学生」,成长为如今的KOL,Wish只是在用朴实的教学方式,还原着营销与运营本来的面貌:是科学的规划、同时也受多因素的干扰;是专业的预判、同时也是幸运的宠儿;每一份成功的案例,都难以复制,可以复制的,是增大成功概率的方法论;以及方法论后的贴地飞行…
谁也不是一天成为KOL的,Wish也不是。得一点一点的累积、一场一场的复盘,一次又一次的刻意练习。
- 成为《超级链接者》-
Wish最近开始写书了。
从业八年,她要把自己看到的、做到的和没有做到的经验与更多人分享。
书名是《超级链接者》。
为什么是【超级链接者】?
Wish曾和我分享过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牙科诊所应该打造「特种兵模式」还是「正规军模式」。
这个问题源自于她聚焦线下的观察,很多自带流量的医生自己开诊所,管理、运营、治疗都要自己去搞定,不得不把自己训练成「特种兵」。
这样的模式在一家4、5把椅位体量的诊所似乎没有什么问题,但是当诊所想拓宽管理半径、开展区域连锁时才发现,独当一面的「特种兵」难以复制,这时才开始摸索培养「正规军」。
每一个成功的医生背后,都有一个成功的团队
所以这本书,她是写给三个群体的:
诊所经营人:教会经营人读者了解牙医之外的其他员工应该具备什么能力模型,为团队每一个员工做好清晰的职业规划牙医:帮助牙医读者更好了解其他岗位的链接方式,专注医学的同时,能更好地与团队协作诊所运营人:帮助运营读者学会如何突破职业天花板,擅用诊所、自身的优势,与市场更好地链接起来
其实Wish最开始说她要写一本「工具书」时,我原以为是晦涩难用的理论,顿时就质疑起「销路」。直到我看到了一些样篇,才知道里面不仅有思维模型推演、有交付的实用工具、还有这几年她经历的具体案例。
贴地飞行,书如其人。
本书还有个有意思的「实验」:
在预售阶段,寻找5000名学习必要份子,用伴读式方式,在连载的过程中与首批读者对话、碰撞、选进书中。
这种【伴读式创作过程】,小米当年叫「手机发烧友」:把用户体验前置,才能切实解决用户需求。在齿科行业里倒是新鲜:她把学生遇到的典型问题和案例,都收录书中,结合她的思考与总结,本质上是直面痛点,并与学生们共创一本著作。
Wish希望:未来每家诊所,都有一个「超级链接者」
如果【成功案例】
容易让人陷入「幸存者偏差」
那么有人坦坦荡荡分享【踩坑案例】
或是我们学会「合理归因」的一面明镜。
也祝各位学习快乐,卓有成长
/
普通人的经验和声音本身就是武器
不一定要等到被理论化后,才给人以启发和勇气
/
——项飙
笔者:YUE| 编辑:阿基拉
排版:夏夏 | 视觉:Halo
校对:CC | 监制:YUE
网址:「温柔一刀」王斯卉——论一个齿科KOL是怎么养成的?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197393
相关内容
Flender弗兰德工业齿轮箱怎么选择「上海唯勒斯传动科技供应」体验一次 林婉儿的‘温柔刀’
难道没听说过,温柔之刀,每一刀都能触及灵魂吗
和网红KOL合作是怎么样的一种体验?
明星的牙齿怎么那么白和整齐
KOL营销的另一面,品牌主该怎么防范?
养花钱串子受冻了该怎么办?有啥办法 – 手机爱问
KOL营销: 4个步骤,教你如何成为一名KOL
养伤孙颖莎做客王楠北京豪宅,教王楠女儿笑笑打球一脸温柔
《产科医生》徐百卉佟丽娅戏外成闺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