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0日
秦腔艺人安万
----逐梦路上的秦腔传奇
师富强
在秦腔的广袤世界里,有这样一位独特的艺人,他叫安万。安万的人生故事,宛如一部充满激情与奋斗的秦腔大戏,在岁月的舞台上缓缓拉开帷幕。
安万出生在甘肃的一个普通家庭,面部患有疾病的他,自幼就与秦腔结下了不解之缘。秦腔那粗矿豪放、荡气回肠的独特魅力,如同磁石一般吸引着他幼小的心灵。当那高亢激昂的唱腔在耳边响起,当舞台上演员们演绎着悲欢离合的故事,安万仿佛置身于一个充满魔力的世界。这个世界里,有忠臣义士的豪迈,有才子佳人的哀怨,每一个角色,每一段唱腔,都像是一把钥匙,开启了他对秦腔深深的热爱之门。
然而,命运似乎并未打算轻易让他踏上梦想的舞台。由于自身的条件限制,他最初未能如愿登上那心心念念的舞台。但这并没有浇灭他心中对秦腔的炽热火焰。他是一个勤奋且执着的人,对秦腔的挚爱驱使他来到幕后。在幕后,他一边打杂,一边如饥似渴地模仿演员们的基本动作。每一个手势,每一个步伐,他都反复琢磨,力求精准。同时,他苦练唱腔,那一声声秦腔的呼喊,在寂静的角落里回荡。无论是酷暑的骄阳炙烤,还是严寒的冷风刺骨,春去秋来,寒来暑往,他从未有过一丝懈怠。秦腔的“唱念做打”基本功,在他的日夜苦练下日渐丰翼,一个秦腔艺人的雏形逐渐形成。
在他心中,一直有一个坚定的信念。他不甘心被束缚在幕后,他渴望有一个属于自己的戏曲天地。于是,他暗暗发誓,一定要成立属于自己的戏曲乐园。这个梦想如同黑暗中的灯塔,照亮他前行的道路。可是,创业之路从来都不是一帆风顺的。资金的短缺、人员的招募、场地的租赁等问题,像一座座大山横亘在他的面前。但他凭借着对“秦文化”的痴迷与执着,一路披荆斩棘。在他的感染下,一群志同道合的人聚集在一起,他创立了甘肃唯一具有强烈成就感的民营秦腔剧团。
剧团创立之初,规模很小,只有二十几人。他们面临着诸多的困难与挑战,演出机会少,知名度低。但是,安万并没有被这些困难吓倒。他带着剧团四处奔波,寻找演出机会,不断提升剧团的表演水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剧团逐渐发展壮大,从最初的二十几人发展到如今规模宏大的一百多人的秦腔剧院。
如今的安万,不仅是剧团的院长,更是一位顶级的秦腔花脸演员。他带领剧团来到古城西安巡演,这场巡演如同一场秦腔的盛宴,让古城西安沉浸在秦腔的魅力之中。演出的人气暴涨,场面宏大。他站在舞台上,就像一颗璀璨的明星,散发着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观众的眼球。
他的戏曲功底扎实深厚,每一个动作都精准到位,每一句唱腔都饱含深情。在表演中,他真情实感地投入到角色当中,无论是一本戏还是一折戏,他都将不同的历史人物扮演得淋漓尽致。在“吴汉背母”这一经典剧目中,他的表演堪称一绝。他将吴汉的孝顺、坚韧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通过自己的唱腔和动作完美地展现出来。那一声声充满深情的唱词,那一个个饱含情感的动作,唱哭了无数次观众。每一次演出,他都仿佛与角色融为一体,他不仅仅是在表演,更是在讲述一个个动人的故事。这种对剧情全身心投入的境界,是一个秦腔演员必备的专业素质。很多专业出身的演员,也未必能有他这样强大的气场。
在演出过程中,尽管也出现过一些小插曲,中途叫停了几次,但这丝毫扑灭不了安万作为秦人对秦腔的激情和火焰。他就像一位无畏的战士,始终坚守在秦腔的舞台上。
秦腔,作为国家非遗文化之首,是西北五省区重要的戏曲形式,更是陕甘人民群众骨髓里的精神食粮。在现代社会,随着各种文化的冲击,戏曲文化的传承面临着巨大的挑战。而像安万这样的艺人,就如同文化传承的火炬手,他们用自己的热爱、执着和努力,将秦腔文化代代相传。他们在舞台上的每一次表演,都是对秦腔文化的一次弘扬。
“八百里秦川尘土飞扬、秦声秦韵秦人唱好秦腔”,这不仅仅是一句口号,更是一种对秦腔文化传承的美好期许。我们相信,在安万的带领下,甘肃安万秦腔剧院将会更加辉煌,他们的秦腔艺术将会红遍大江南北,让更多的人领略到秦腔的无穷魅力。
安万的故事,是一个逐梦的故事,是一个关于热爱、坚持和传承的故事。他的人生就像一首激昂的秦腔乐章,在岁月的长河中奏响着动人的旋律,激励着无数人为梦想而奋斗,为文化的传承而努力。他用自己的行动证明,只要心中有梦,只要热爱不变,无论前方有多少艰难险阻,都能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在自己热爱的领域里绽放出耀眼的光芒。
公告通知
2025《击辕之歌》"夏季号”征稿进行中………
1.诗词曲赋:8至10首,须和律。
2.现代诗歌:3至5首,有内涵。
3.散 文:1至2篇
4.短篇小说:1至2篇
5.一百字左右简介,一张清晰照片。
6.须正能量文稿,作者文责自负
丹江文学
历届书籍展示平台
入编作者往届书籍付邮费赠送(部分有货)
丹江文学社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