茂腔需要变革?听听诸城茂腔一线人员对茂腔音乐传承创新的认识

发布时间:2025-05-22 12:20

本文作者:诸城舜龙艺术团 王玉利

茂腔音乐的传承与创新跟其他剧种一样是一个永恒的课题,茂腔这一剧种能被列入国家级非遗目录,就是以证明它的独特魅力。

茂腔之所以被广大群众喜爱,除了它表现内容多是群众熟悉的民间故事和通俗易懂的群众语言外,还由于茂腔的唱腔音乐流畅、优美、变化、灵活,表现形式丰富,唱词与音乐韵律巧妙的结合,演员声情并茂的演唱,让观众句句入耳,从而迷上了戏,在社会上至今还流传着“茂腔一唱,饼子贴在锅沿上,锄头锄到庄稼上,花针扎到指头上”;“三天不喝水,也得看看王仙美”;“王仙美唱得好,陈艳琴浪得好”这样的话,还有人把它戏称为“拴老婆撅子”。前些年在电视、网络还不普及的时期,几乎每个乡镇(公社)都有个茂腔剧团,他们为活跃农村文化生活作出了相当大的贡献。那个时候,广大的农村男女老少几乎人人都会唱几句茂腔,人们亲切地称它为“自已的庄户戏”。


夏野老先生在《戏曲音乐研究》中曾这样说:“我国初期的戏曲《永喜朵剧》就是直接采用民歌曲调来演唱的,近代新起的许多民间小戏音乐,也常同民歌曲调构成。”

我们诸城茂腔也和其它剧种一样最初的时候“本肘鼓”的唱腔,民歌、民间小调是主要来源之一。那时的艺人根据不同的内容选用不同的曲调,根据唱词的格式、乐句长短、字的多少进行自由反复和灵活的变化,当时并无弦乐伴奏,仅用打击乐“长行五七点”:台台|七台|七台|仓|台|仓|七台|乙|空|仓|台台|七台|乙||空仓|令仓|乙令|仓|台|仓||作为划分段落和演唱中的间歇。据传,王福举老人只用“长行五七”伴奏就能演唱一出大戏,那时的艺人真是了不起。


茂腔的唱词和唱腔音乐是有机结合的整体。戏曲的唱腔本身就是诗词朗诵的高度艺术再现,唱腔依赖于文学内容,并表现内容,从而运用音乐塑造了唱词和人物形象,唱腔的结构形式也是由唱词格式来决定的。茂腔各种板式的唱腔都有其固定的程式,这样就要求唱词要有相适应的结构形式,依照唱词的格式和韵律“以腔填词”而在唱腔变化时“以字行腔”。这也就是说,我们要把老一辈艺术家留下的唱腔音乐反复进行研究,创作时“以腔填词”而创新则是在原唱腔的基础上,用音乐完美的铨释唱词,使之更符合剧情,“以字行腔”。


因此,我的观点是传承是基础,要对传统的茂腔音乐细心研究,对老一辈茂腔艺术家的唱腔认真进行分析,吸收其精华发扬广大,而创新则是必然,要随着社会的发展面发展,与时俱进,符合时代的要求,符合剧情的要求。总之,茂腔音乐的传承与创新是一个永恒的课题,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需要全体茂腔音乐工作者共同努力,互相学习,相互借鉴,反复借鉴,不断提高,努力创作出观众喜爱顺应时代的优秀作品,让茂腔音乐为茂腔艺术的大繁荣、大发展作出积极的贡献。


特别声明:以上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为自媒体平台“网易号”用户上传并发布,本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Notice: The content above (including the pictures and videos if any) is uploaded and posted by a user of NetEase Hao, which is a social media platform and only provides information storage services.

网址:茂腔需要变革?听听诸城茂腔一线人员对茂腔音乐传承创新的认识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61168

相关内容

杭州优琦口腔怎么样,明星医生周茂强坐诊加持!
“星腔”传人梁玉嵘演绎“星腔”创始人,曲艺音乐剧《小明星》12月广州首演
2023茂名巨星演唱会(时间+场馆+门票+明星+歌单)一览
第十届秦腔艺术节举办 | 传承创新,把戏曲的根脉留在民间
茂名的靓女星:你认识这些音乐才女吗?
越剧唱腔:百年传承的韵律密码
传承与创新——Gill·吉尔《孩子 别害怕》登东方腔调音乐榜榜首
唱腔
愿川腔梵呗代代相传,薪火永续
李茂弦子怎么认识的 李茂为什么退出至上励合

随便看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