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大会》的人气,为何被《脱口秀大会》反超了
吐槽大会和脱口秀大会是笑果文化的两大王牌节目。最开始,第一季吐槽大会的人气爆棚,成为当年的爆款综艺,点击量达到十几亿。而次年的脱口秀大会第一季,给人的感觉是凑数的,当时李诞也开玩笑地说,制作这个节目是因为赞助商的钱还没花完,所以硬凑了一个节目。而从节目的舞台布景以及形式的随意可以看出来,这个节目根本没打算长期做。
但这几年,两个节目的地位发生了反转。当时被认为可以一直火下去的吐槽大会,最近有点办不下去的感觉。而当时被看成是下脚料的脱口秀大会,不但做了第二季,而且越做越大,越做越好,现在已经是笑果文化的头牌节目了,地位也超过了吐槽大会。
表面看,吐槽大会请来的都是国内一线或者二线明星,而脱口秀大会的演员都是素人,或者稍微有点名气的业内演员,从流量上来说,两者不可同日而语。那么为什么吐槽大会反而被后者反超呢?
个人认为,吐槽大会有三个局限性,限制了这个节目的长久发展。
第一,形式单一。
吐槽大会其实照搬的是美国同款节目的形式。每一期请一个自带槽点的嘉宾作为主咖,然后找几个相关的人作为副咖,大家一起互相吐槽。这种形式刚开始的时候非常炸,毕竟观众觉得新鲜,没见过的东西当然好啊。而且看着那些明星被人挖苦讽刺,也着实是非常过瘾。
但这种形式,一季两季还能接受,时间再长,观众就会有厌倦情绪了。每一期的形式都一样,主咖往座位上一坐就是一个小时,还不让说话,其他人叽叽喳喳说一大通,然后主咖好不容易可以说话了,一个一个地反击。形式太固定了,观众都能猜到下一步的剧情。
李诞也意识到了这一点,所以第五季他进行了改版,吐槽大会首次出现了战队模式以及淘汰模式。但说实话,这种改版其实是换汤不换药,因为节目的核心还是站在桌子后面吐槽,只是加上了打分环节。依靠这种改版,节目还是没有得到根本的改善。
第二,段子内容单一。
第一季吐槽大会之所以炸,除了形式出奇之外,段子也是重要元素。明星的糗事就是最好的素材,所以编剧们拿这些东西大做文章,创造出很多好的包袱。
但问题是,明星那点事,其实是千篇一律的,无非就是身材走样,离婚,没作品,流量下降,等等。所以明星虽多,但明星的故事在本质上其实没有太多区别。比如离婚,吐槽了一个明星,然后又来了一个明星,也离婚了。那么段子呢?哪有那么多角度啊?
所以编剧可以支撑一季两季,再多的话,创作就真的面临枯竭了。
第三,创作的顾虑太多。
后面几季的吐槽大会一直被诟病变成洗白大会。大家的吐槽,明贬暗褒,隔靴搔痒,最大的问题避而不谈,只敢说一些小事。毕竟现在娱乐圈太复杂,和其他圈子都有一定的交集,很多东西不能说。说了就真的出圈了。
第五季吐槽大会,节目组的几次操作打了擦边球,获取流量的同时,也遭到了指责,可见,尺度问题的确是不好把握的。这也极大地限制了创作。
相比之下,脱口秀大会的桎梏就少了很多,大家都是素人,虽然有些人已经火了,但和真正的明星相比,还是两个世界的人。而且脱口秀演员的创作都是以自己的生活经历为来源,不会涉及到一些红线,所以相对安全。
另外,脱口秀大会每一季都可以招揽很多新人,新人就意味着新的风格,新的能量,新的段子,而这一切,都是吐槽大会不具备的。话说,哪有那么多适合吐槽的明星啊?
可以肯定,脱口秀大会才是笑果文化未来几年的主打项目,而吐槽大会的未来何去何从,真的很难说。
网址:《吐槽大会》的人气,为何被《脱口秀大会》反超了 http://www.mxgxt.com/news/view/1379109
相关内容
明星吐槽大会脱口秀吐槽《吐槽大会》:脱口秀还没到卖情怀的时候
网络脱口秀综艺节目《吐槽大会》分析
国内首档全民吐槽明星脱口秀吐槽大会招商方案图文.ppt
离开《吐槽大会》的日子里,那些脱口秀演员在做什么
专访《吐槽大会》李诞:“一张嘴”撑不起喜剧脱口秀,懂笑点、会创作才是王道
《怎么办!脱口秀专场》黄健翔、呼兰再喷男足,脱口秀变吐槽大会
《吐槽大会》开吐杨超越,相声有新人十期播放量为何不如它一期
段子手遇上脱口秀,明星自黑互怼,《吐槽大会》带火了他
《脱口秀大会》杨笠大比分落败,她的“普信男”段子为何不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