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电视节目里,不允许出现负面影响和容易造成不适的内容。“死”本身是个负面词语,在“笑‘死’我了”等情况,加上引号,表示玩笑,切不可模仿。
电视是大众媒体,意味着它所覆盖的群体不仅仅是看节目的少部分人,而是以最广大的人民群众的标准。而其中最需要保护的,是少年儿童的需求。
“死”这个字被打引号,就是出于贴近最广谱观众的收看。不仅如此,而且在综艺节目里,的确也不许出现“死”的行为。根据互联网综艺《明星大侦探》改良的台综《我是大侦探》,在电视上播出的剧情设置中,都不再有死亡,而改为晕眩。
这种操作,是为了避免大众传媒的示范效应。
有人说,电视里播出什么,观众就会跟着学吗?有那么傻吗?
历史无数次证明,电视播出的内容,的确可以实现社会示范。
早期电视综艺最为红火的时候,《开心词典》几乎成为各校知识竞赛的典范,《青年歌手大奖赛》的赛制成为各大校园十佳歌手的评分法则。而后出现的《中国好声音》,让“中国好……”的文案遍地开花。《爸爸去哪儿》关照父子关系,《奔跑吧兄弟》在青少年中流行起“撕名牌大战”,甚至出现了伤害事件……
相比之下,具有独立观点表达能力的青年网民,对综艺节目里“死”被引号的做法,表示了怀疑,也是可理解的。在心理学上,这种认为“对自己是无害的内容就是无害的”观点,并不是没有科学依据,但成熟理性的人,却应该打破这种误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