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名男星肖战被实名举报偷税漏税,怎么回事?一起来看看~
01
肖战被实名举报
疑似与话剧方黄牛勾结偷逃税
9月25日,有网友称自己写了一份检举信,实名举报肖战偷税漏税,并晒出了税务局的截图:
据举报内容称:
明星肖战,商务代言报价2500万两年,演艺片酬报价3000万。
2020年4月肖战发布付费单曲《光点》,销售金额目前已超1.6亿元,至今未见其工作室和公司公布财报。2021年肖战接演话剧《如梦之梦》,全国巡演至今已演出72场,但是大部分的话剧票(官方标价1680)在正规售票渠道无法购买,而黄牛非法销售的高价实名票(高达3万一张),却可以由肖战代言的懒人坚果品牌以官方抽奖来出票,三方以此用赠票方式实现偷逃税行为。
2023年5月6日,非法售卖《如梦之梦》高价票的其中一个黄牛在其微信朋友圈发图炫耀称:各位老板北京几套房到手了(配图为如梦之梦话剧内场大合照)。合理怀疑是肖战、话剧出品方、黄牛三方合作非法倒票偷逃税。
肖战2019年至今,商务代言30多个,参演影视作品15部+话剧巡演,按报价汇算他的个人收入最少应该在9-10亿左右。
2021年8月4号,肖战的爸爸肖伟全资开设北京竹报文化传媒有限公司,肖战的所有个人收入由此全部转入其家族公司,将个人收入转化为企业所得,然而该公司至今未有任何公开的财报和纳税信息,且肖战前公司仲夏文化之月出现巨额债务危机(肖伟持股20%),肖战所参与的代言、话剧、公司,均存在财务乱象和偷逃税的嫌疑,肖战为涉事核心人物,偷逃税嫌疑最大。
而对于此检举信,网友反应也是非常激烈:
针对该检举,北京税务局也作出回应称:“已经收到检举信,目前在调查阶段”。相信不日税务局也会公布调查结果,肖战偷逃税是真是假,也会有定论,让我们坐等税务局的调查结果。
02
税局发文:严查明星艺人!
早在2021年,税务总局办公厅发布通知:加强文娱领域从业人员税收管理。
税局如何对明星艺人、网络直播实施监管?我们将文件内容用思维导图梳理了一遍:
国家税务总局在今年5月份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公布了今年稽查工作的8个重点,有2项涉及个人所得税。
1、未依法办理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
今年5月份起,国家税务总局公布了多起个人所得税汇算清缴,可见,对个税汇算清缴的力度不断加大。
2、网络主播偷逃税
对网红主播、明星的处理,早从2018年就开始了,到2021年短短4年时间,据统计,高收入人群偷逃个税高达47亿!这也就是为什么把直播平台和高收入人群列入重点关注的领域的原因。
当然,除了上述两个稽查重点之外,还有种种迹象表明在今后的税务稽查中,对个人的检查将是重中之重:
(1)一人一税号
企业都是一个税号终身不变,而个人也一样,有一个终身不变的“税号”,即自然人的身份证号。以后,自然人的收入、社保等信息,税务机关将一目了然。
(2)“非税”业务全面监控
金税四期大系统将依靠第三方力量——金融管理、国土、住建、公安、民政、社会保障、交通运输、工商管理等部门的支持来查税。以后不光个人的收入,个人的资产,税务机关也了如指掌。
(3)“双高人群”重点关注
2022年9月,海南省税务局联合市场监督局,首次开展了对“双高”人群的抽查工作。
(4)现金交易会发生巨大变化
“数字人民币”逐渐出现在大众视野,为的就是在交易流程“留痕”。今年5月份,已经有省份开始以“数字人民币”发放工资了!
03
2023年7大税务稽查重点
01|虚开发票
现在国家已经打造了最新税收分类编码和纳税人识别号的大数据监控机制,虚开发票一旦被稽查,除了补缴税款,构成犯罪的,更要承担刑事责任。
02|公转私
《关于办理非法从事资金支付结算业务、非法买卖外汇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中明确表示:严惩虚构支付结算,公转私、套取现金,支票套现。
03|骗取出口退税
税务总局、公安部、海关总署、中国人民银行在内的四部门联合预防和打击违反税收法规,采取以假报出口等欺骗手段,骗取国家出口退税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04|增值税零申报
作为一些企业常用的手段,增值税零申报也是税务稽查的重点对象。零申报持续时间一旦达到6个月,税务机关就会对企业展开分析调查,确认企业是否存在隐匿收入等问题。
05|虚列人员工资
针对人员工资,税务机关会从工资支出凭证、企业职工人数、薪酬标准等方面严查工资费用。
06|税收优惠企业认定
享受税收优惠政策的企业,也是税务机关清查的重点。
07|税负率异常
税务异常一直以来都是税务稽查的重点,如果企业平均税负上下浮动超过20%,税务机关就会对其进行重点调查。
04
请禁止这6种避税方式!
结合目前国内企业的主流做法,目前这6类个税违规手段一经查出,必定受罚。
1、找发票抵税,造成费用异常
这样操作很多企业都感觉比较简单,比如每个月员工找2000元发票去报销,很多会计图省事,不管三七二十一,直接计入什么福利费、差旅费等。如果长期大额处理的话,会造成企业期间费用异常。之前爆料过,一家互联网企业的油费超过物流公司了。不查你,查谁啊?
2、故意不用银行发工资
当移动支付成为潮流的时候,你们还在苦苦的用现金发工资。你自己想一下正常吗?公司基本户都有,员工也不少,公司也不在偏远山区。据不完全统计,不通过银行发放工资的企业,不申报个税、少申报的情况基本都存在。此类企业请注意,再有这样的做法,你将会承担后果的。
3、补贴不申报个税
也许是因为会计税法不熟悉,也许企业故意不申报个税。总有部分企业把企业的饭补、话补、房补、结婚补贴、生日礼金没有合并工资进行纳税申报,你们公司有吗?抓紧整改吧!
4、大量员工零申报
这里一定要强调一个比例问题,一个企业如果和同地区同行业相比,工资在5000以下的明显偏低的话,你们已经是高风险企业了,此时准备好工资表、银行流水、考勤表吧,你已经在稽查名单里面了!
5、虚增人员分摊工资
工资太高,找个李鬼代发工资。这也是很多企业的伎俩。到底这样操作是否靠谱,请回答:是否有考勤?是否有简历?没有那你还要这样做吗?
6、故意混淆劳务和工资申报
尤其是很多劳动密集型企业,劳务工、临时工、第三方员工,很多属于劳务所得进行纳税申报,但是按照工资进行申报了!尤其是营改增之后劳务公司、建筑企业等都要高度重视。虽然你们可能还有怨言,但是根据个人所得税税法不是全职员工是不可以工资申报个税的!
来源:财务第一教室,税务大讲堂,梅松讲税,税台,财务经理人,税务经理人返回搜狐,查看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