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李叔同

发布时间:2025-05-05 21:12

李叔同出生于天津,关于李家的籍贯,一般的说法是浙江平湖,这主要出自李叔同本人。有人推论,李家来津可能是在康熙、乾隆年间,当时朝廷为了开发天津的盐业,开拓财源,鼓励投资盐业,从南方招商引资,李家很有可能是在这时北上定居。不过,李氏后人还提供了另外一种说法,称李家的祖上可能是由山西迁来。李叔同次子李端称,他从小就听老人说过,李家祖先是从山西洪洞大槐树下,随燕王扫北移民到天津来的。李叔同的父亲李世珍字筱楼,是进士出生的盐商,创建了桐达李家的名号。有一种说法称李叔同之父李筱楼与李鸿章为同年进士,这是一个明显的讹误。李鸿章虽然只比李筱楼小10岁,但早在道光二十七年即1847年即高中进士,当时李鸿章只有24岁,而李筱楼是在同治四年即1865年才考中进士。李鸿章后来曾以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的身份长驻天津,与李世珍有不少交往。李筱楼在天津经营盐业、银钱业,事业很成功,家境也相当富有。李筱楼有妻妾四人,原配姜氏,三位侧室郭氏、张氏、王氏。李叔同出生于1880年10月23日,他的生母是李筱楼的第三房侧室王氏。在李叔同出生的时候,他的父亲已经是68岁的老人了,而他的母亲却只有二十虚岁。李叔同是这个家中的第三个儿子。李家的长子李文锦是李筱楼的原配夫人姜氏所生,很年轻便去世了。李家的次子李文熙,是第二房侧室张氏所生,比李叔同年长12岁,在李筱楼去世后成为李家的当家人,经营家族的产业,同时,他还是天津很有名气的中医。光绪十年(1884)九月,李筱楼因痢疾病故,父亲去世的时候李叔同只有5岁。

1897年,17岁的李叔同按母亲和兄长的意思,与年长他两岁的俞家小姐结婚。俞家是开茶叶行的,家境也相当不错。就在婚后的第二年,李叔同奉母南下上海。这是李叔同第一次南迁。一般说法是因为康梁变法事变,当时李叔同在思想上倾向于康梁,为避康党之嫌,于是奉母南下上海。根据李氏后人的回忆,李叔同此举尚有另一层意思,就是想从此脱离这个大家庭,到南方扎根立业。有记载说,在父亲去世后,由于财产和个性冲突,李文熙对李叔同孤儿寡母时加排挤,李叔同的性格因此变得沉默孤僻,但李叔同一生对他这位兄长没有留下什么评价。

李叔同到上海之后,在天津就已颇有文名的他,很快,李叔同在上海就小有名气。当时上海出版的几种消闲报纸,如《春江花月报》《消闲报》《笑林报》上,他都曾发表过作品。从一些资料看,李叔同在这一时期还参与组织了春江花月社。1900年春天,李叔同参与组织了上海书画公会。1901年,李叔同李叔同考入了南洋公学求学,他的老师是蔡元培,谢忱、邵闻泰、项骧则是他的同学。尔后,他又参加了上海“城南文社”,这一时期的李叔同,接受着经典,也吸纳着新学。

才子总能得佳人青睐,且拥有艺术心灵的人情感也丰富,李叔同自然少不了红粉知己。李叔同早年文人生活的另一个印记,是他在声色场中的流连。李叔同的初恋是津门名伶杨翠喜,从相遇那天起,他每天晚上都去天津福仙楼戏园给她捧场,戏散后就提着灯笼陪她回家。但是豪门家庭又怎么容得下一个戏子?如胶似漆的一对情侣被生生拆散,李叔同在母命下娶了俞氏。俞氏温良贤淑,但与李叔同像是两个世界的人,同在一个屋檐下,心却隔山隔水。他的感情是压抑的,整日一副郁郁寡欢状。

李叔同在上海生活期间,李叔同又遇到有才情、有灵性、有风情的沪上名妓李苹香。她善解人意、柔情似水,不幸沦落风尘却并不自怨自艾,仍旧生如夏花之绚烂。他们是文字上的知音,文字上的知音便是心灵上的知音,总是与爱最接近。两人相处了六年,后来李叔同决定东渡日本留学,李苹香不怨不恼,静静地送行。

在上海生活的几年间,李叔同是快乐的,王氏也是快乐的。可惜母亲王氏于1902年因病去世。王氏在上海病故后,李叔同于1905年夏扶灵乘船返回天津。为母亲发丧之后,李叔同东渡日本留学学习音乐。这一年他二十六岁,同年考入东京美术学校油画科,之后与同学曾延年等组织“春柳社”,这是中国第一个话剧团体。

李叔同在日本期间生活上最大的变化,就是有了一位日籍夫人。关于李叔同的日籍夫人,一般的说法是,李叔同在日本学习西洋绘画期间,曾雇请一位日本女子为模特,日久情生,后来便成了李叔同的日籍夫人。也有说是李叔同的日本同学,甚至还有说是房东的女儿。这位日本女子随李叔同生活数年后,于1911年陪伴李叔同来到中国,李叔同把她安排在上海居住。据说李叔同出家后,闭起关来,不与任何人见面,这位日籍夫人在寺里悲悲戚戚地哭过十几天,也终于得不到一面。后来李叔同托友人将其送回了日本。

1911年李叔同学成回国后,从日本回国后,先后在天津高等工业学堂校长和直隶模范工业学堂短期执教,在天津的这一年时间,是李叔同自1898年奉母南下后,在家乡住的最长的一次,也是最后一次在家乡生活。李叔同离开天津后,妻子俞氏携二子李准、李端一直生活在天津的大家庭。1926年阴历正月初三,俞氏在天津故去。

1912年春,李叔同再次从天津到上海,此后一直没有回到过天津的家中。李叔同这次到上海后,任教于上海城东女学,讲授文学和音乐。在上海的时间并不长,当年秋天,他接到了杭州两级师范学校(后改名为浙江省立第一师范学校)的聘书。李叔同于是到了杭州,从当年秋季学期开始,直到出家前,他一直在这所学校任教。

李叔同几乎算是全才,写诗、作词、绘画、写作,还懂音乐、戏剧、篆刻等,涉猎教育、哲学、法学、汉字学、社会学、广告学等多个领域,且都有创造性的发展。他从国外引入五线谱,打破中国一直用工尺谱的传统;他是第一个在课堂上让学生用人体写生的人,引入人体画风。他培养出了画家丰子恺、音乐家刘质平等许多优秀人才。《送别》音乐与文学完美地结合,被誉为20世纪最优美的歌词。这首歌词源于一次离别。那年冬天,大雪纷飞,旧上海一片凄凉的景象,好友许幻园站在门外喊出李叔同和叶子小姐,说:“叔同兄,我家破产了,咱们后会有期。”说完,连好友的家门都没进去便挥泪而别。李叔同看着好友离去的背影,在雪里站了一个小时,连叶子的呼唤都没有听见。李叔同是一个深情的人,他体味着离别,随后便含泪写下这首《送别》。

在杭州任教七年后,1918年8月19日,李叔同在杭州的虎跑寺削发出家,那年他三十八岁。他成了弘一,也成了日后的佛学大师。杭州的虎跑寺成为了李叔同半世僧人的开始。自从出家以后,弘一法师就摒弃了曾经嗜爱的油画、话剧、音乐等艺术,只有书法没有放下。弘一法师的书法人人争爱,得之如获至宝。他写下大量作品,与人结缘,在俗的朋友、学生,还有许多文化名人。鲁迅曾在日记中详记自己得弘一书法的欣喜之状。郁达夫曾专来拜访弘一法师,见了法师竟然要削发出家,追随法师的步履。徐悲鸿也来拜访这位画家前辈。

在弘一大师出家后的修行中,以1932年左右为界,大致可以分成两个时期,前期主要活动于杭州、嘉兴、温州、上海等地,尤以在浙江温州所住时间为长。后期主要在闽南厦门、泉州等地。1942年(民国三十一年)移居泉州温陵养老院,10月13日晚圆寂。

李叔同的一生经历了世家子弟—上海滩上的翩翩佳公子—旅日的留学生——报刊编辑—教师——一代佛学大师的人生履历。在他六十余年的生命过程中,有着太多太多的头衔和光环:著名音乐教育家、美术教育家,书法家,戏剧活动家,老师……经历不可谓不丰富。在生命的最终,他留下了“悲欣交集”四个字,这大约便是他对自己整个生命历程的最深刻的感叹。

作为李叔同学生的丰子恺,曾经在《我的老师李叔同》中写道:“李叔同是一个万事皆认真的人。少年时做公子,像个翩翩公子;中年时做名士,像个名士;做话剧,像个演员;学油画,像个美术家;学钢琴,像个音乐家;办报刊,像个编者;当教员,像个老师;做和尚,像个高僧。”同样,夏丏尊也有着这样的评价:“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

网址:说说李叔同 http://www.mxgxt.com/news/view/999317

相关内容

李叔同剃发成为弘一法师的真实原因,学生丰子恺用3句话说明白了
李叔同生平简介
李叔同出家前,弟子丰子恺问他忍心抛弃妻儿吗?李叔同的回答绝了
小说男主女主是叔侄
65岁“根叔”卸任华中科大校长 离任演说致歉说遗憾
狗爷用说唱解说内特被KO:真像我叔叔在烧烤店打架
怀念李叔同先生----丰子恺
李叔同:中国思想大师的多面人生
李叔同的油画艺术
都说舅舅是亲戚,叔叔是家人,请问是舅舅亲还是叔叔亲?

随便看看